2024年八一建军节,当第一缕晨光刺破北纬47°的霜雾时,一位来自东北石油大学西部计划“卫国戍边”志愿者,怀揣着对祖国边疆的热忱与担当,来到祖国北地边陲的小镇上。如今,八个月的戍边时光悄然流逝,他扎根乡土,用青春铺就发展之路,他骨子里的石油人血脉与边陲小镇的呼吸同频,他将春风化雨的温情守护播撒在这片黑土地上。他就是东北石油大学物联网工程专业2024年毕业生,服务于黑龙江省鹤岗市萝北县云山镇人民政府的钱坤泰。

2025年元旦前夕,凛冽的寒风席卷着北疆大地,但钱坤泰的心中却充满了温暖。他跟随一支由青年志愿者和乡镇医护人员组成的志愿服务队走进了萝北县云山镇石墨产业基地,开展“地心暖流迎新年,健康守护暖矿魂”志愿义诊行动。此次活动聚焦井下作业群体,通过义诊服务、健康科普和职业健康指导,为常年奋战在数百米深矿井中的矿工们送去冬日里的温暖关怀。返程时,钱坤泰坐在医疗车上,怀抱着沉甸甸的体检单。里面记录着矿工们隐瞒的关节痛、超标的粉尘暴露值、未愈合的工伤……当车窗外那一缕暖橙色的夕阳照进来,时光仿佛在此刻慢了下来。他在志愿者日志中写下:“他们开采未来能源,我们守护生命微光。”当窗外的运矿车正载着石墨原矿驶向远方,他心中默默许下了一个承诺:他将继续用自己的行动,为这些平凡而伟大的矿工们守护生命微光,让他们的奉献得到应有的回报,让他们的生活充满更多的希望和温暖。

2025年3月5日,是全国第62个“学雷锋纪念日”。钱坤泰积极响应雷锋精神的号召,跟随志愿者队伍参与了“学习雷锋精神,共筑美好云山”联合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们将90多件衣物分类整理,一一送到困难群众手中。探望唐奶奶时,他看见唐奶奶轻轻抚着衣角,绽开的笑脸让冬日骤暖。这些跨越山峦的温暖包裹,不仅抵御了朔风,更让“螺丝钉精神”在乡土生根发芽。“向雷锋同志学习”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一座连通时代的桥梁,让“60年代的春风”化作新世纪的甘霖,滋养着民族复兴的精神沃土。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宜赠春光,宜醉流霞”在这个北地边陲小镇上,一抹春色悄然绽放。云山镇愚公村得益于温室大棚产业蓬勃发展,“桃花经济”绽放新姿。他受邀前往观赏桃花,一掀开门帘,湿热气息裹着花香扑在脸上。大棚里整齐排列的桃树枝头全坠满了粉红云霞,花瓣层层叠叠挤成花球,嫩黄的花蕊沾着银亮水珠。脚下是湿润的栽培槽,头顶钢架上垂着自动喷淋管,每隔几排还挂着嗡嗡作响的补光灯。当传统种植邂逅现代科技,朵朵桃花化作乡村振兴的“金钥匙”,开启三产融合的甜蜜事业。钱坤泰在参观过程中,深入了解了温室大棚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模式,并与当地农民交流经验,希望自己也能够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乡镇生活远比城市充满挑战,泥泞沾满裤腿时,他却在这里窥见了从未见过的璀璨光景。在他的身边,有很多志同道合的伙伴正书写着属于这个时代的青春答卷。乡村振兴的号角仍在回响,西部发展的蓝图亟待添彩。让我们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胸怀,接过前辈的接力棒,在祖祖辈辈耕耘的土地上,续写属于新时代青年的西部故事。到西部去,不为镀金只为筑基;到基层去,不为风景只为风情;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不为喝彩只为心安。因为,最动人的青春,永远绽放在人民需要的地方!